霍乱多因饮食不慎而感受时行疫疠之邪,损伤脾胃,而致秽浊疫毒阻遏中焦,气机逆乱,升降失司,清浊相混,乱于胃肠。
若气机逆乱,开合失司,阳气内郁,而见汗出肢冷,是为寒证;若出现身热,躁扰,小便黄赤,舌苔黄腻,又为热证。气机窒塞,上下不通,则呕吐剧烈,泄泻频频。吐泻伤津,筋脉失养,可见转筋挛缩,四肢抽搐。津伤气泄,甚者导致亡阴亡阳,病情危重。
霍乱总的治疗原则为芳香泄浊、化湿和中。结合不同证候表现,可分别兼以温化寒湿、清热化湿、辟秽解毒、养阴救逆、回阳固脱等。
霍乱的辨证论治
湿热证型
【证见】 发热较重,骤然暴吐暴泻,吐物酸腐热臭,泻下如米泔水,热臭难闻,腹中绞痛,甚则转筋拘挛,小便黄赤。舌红苔黄腻,脉濡数。
【治法】 清热化湿,辟秽泄浊。
【方药】
1.主方蚕矢汤(王孟英《随息居重订霍乱论》)加减
处方:黄连10克,黄芩12克,栀子12克,大豆黄卷12克,薏苡仁25克,法半夏9克,通草8克,蚕砂10克,木瓜12克,吴茱萸6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,每日2剂。
若脘痞、干呕较甚者,加竹茹10克,厚朴10克,白豆蔻8克。若手足厥冷、腹痛自汗、口渴、唇甲青紫、小便黄赤、六脉俱伏者,是为热盛厥深,可加石膏30克,竹叶12克,天花粉15克。
2.中成药
玉枢丹,每次服0.3~0.6克,每日3次。
行军散,每次服0.3-0.6克,每日3次。
3.单方验方王氏连朴饮加减(钟嘉熙《传染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手册》)
处方:黄连9克,厚朴9克,石菖蒲9克,法半夏10克,淡豆豉10克,栀子10克,火炭母15克,救必应25克,穿心莲15克,佩兰10克,芦根15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,每日2剂。
寒湿证型
【证见】 恶寒发热,骤发吐泻交作,吐出物如米泔水,泻下清稀如水,腹部冷痛,喜按喜温,口不渴或渴喜热饮,头身疼痛,胸脘痞闷,四肢厥冷。舌淡红,苔白浊腻,脉濡缓。
【治法】 芳香化浊,温中散寒。
【方药】
1.主方藿香正气散(陈师文等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加减
处方:紫苏叶9克,藿香10克,白芷9克,桔梗6克,法半夏10克,陈皮6克,厚朴9克,大腹皮10克,白术10克,茯苓20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,每日2剂。
若兼见心烦、口渴、苔黄者,加黄连9克、竹茹lO克、干姜6克。呕吐频频、脉沉伏者,加吴茱萸6克、肉桂8克、丁香6克。大汗淋漓、面色苍白、四肢厥冷者,加熟附子12克、干姜9克。若吐利甚、手足厥逆、转筋拘急者,加吴茱萸6克、木瓜9克、熟附子12克。
2.中成药
藿香正气丸,每次温开水送服1~2支,每日3次。
十香丸,每次服6克,每日2~3次。
理中丸,每次温开水送服l丸,每日2.3次。
3.单方验方纯阳正气丸加减(上海中医学院《中医内科学》)
处方:陈皮9克,丁香6克,茯苓15克,苍术8克,白术10克,藿香10克,姜半夏9克,肉桂6克,青木香6克,花椒叶6克,吴茱萸6克,甘草5克。水煎服,每日2剂。
毒秽证型
【证见】 发热,卒然腹中绞痛,痛甚如刀割,欲吐不得吐,欲泻不得泻,烦躁闷乱,甚则面色青惨,昏愦如迷,四肢逆冷,头汗如雨。舌淡苔白,脉象沉伏。
【治法】 辟秽解毒,利气宣阳。
【方药】
1.主方玉枢丹(《是斋百一选方》)加减
处方:山慈姑12克,续随子10克,大戟8克,白芷10克,五倍子10克,雄黄8克,紫苏12克,石菖蒲12克,郁金10克,草果8克。水煎服,每日2剂。
若邪气过盛,可先用烧盐方(单用烧盐热水调饮,以手指探吐)探吐,一经吐水,则烦闷可减,诸窍宣畅,再服汤药。若腹胀而欲泻不出者,可加厚朴10克,大黄8克(后下),枳实8克。
2.中成药苏合香丸,每次3克温开水送服,每日2-3次。
3.单方验方瓜蒂散(上海中医学院《中医内科学》)
处方:瓜蒂、赤小豆各等份,共研为末,每次服3克,用豆豉煮汤送服。用于毒秽证,得快吐乃止。初起邪在胃脘,欲吐而吐不出者,用此法以导邪上越,得吐则烦闷燥乱可止,诸窍宣畅。
伤阴证型
【证见】 吐泻频作不止,吐泻如米泔水样,神疲乏力,目眶凹陷,皮肤皱瘪,声嘶,心烦,口渴引饮,呼吸短促,尿少或尿闭。舌干红无苔,脉细数。
【治法】 益气养阴,生津救逆。
【方药】
1.主方生脉散(孙思邈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加味
处方:西洋参15克,麦冬20克,五味子10克,生地黄30克,玄参18克,白芍15克,竹茹12克,法半夏12克,芦根20克,甘草8克。水煎服,每日2剂。
若口渴甚者,加乌梅10克,天花粉30克。声嘶难言、气促者,加竹沥水30毫升,鹅管石9克,诃子9克。手足蠕动、时时欲脱者,加龙骨25克,鳖甲15克,龟板15克。
2.中成药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,每次20-30毫升加入5%葡萄糖生理盐水500毫升中,静脉滴注,每日2次。
3.单方验方大定风珠加减(沈庆法《中医外感热病学》)
处方:白芍15克,阿胶8克(烊化),生龟板15克,生地黄18克,火麻仁10克,五味子10克,生牡蛎18克,麦冬15克,生鳖甲18克,西洋参12克,炙甘草8克。水煎服,每日1-2剂。
亡阳证型
【证见】 吐泻过剧,四肢厥冷,汗出身凉,气息微弱,语声低怯,恶寒倦卧,精神萎靡。舌淡苔白,脉沉细或细微。
【治法】 益气固脱,回阳救逆。
【方药】
1.主方回阳救急汤(陶华《伤寒六书》)加减
处方:熟附子10克,干姜9克,肉桂5克,党参30克,白术10克,茯苓25克,陈皮10克,法半夏9克,五味子8克,白芷10克,炙甘草10克。水煎服。
若下利不止、面赤、干呕而烦躁、脉伏者,加葱白10克,童便50毫升,猪胆汁8~10毫升。腹痛甚者,加白芍20克。大汗不止者,加山茱萸15克。呕吐剧烈者,加生姜9克,紫苏梗10克。
2.中成药参附注射液,10-20毫升加入10%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,每日2次。
3.单方验方通脉四逆汤合参附汤加减(沈庆法《中医外感热病学》)
处方:红参12克,熟附子10克,干姜9克,葱白10克,童便50毫升(冲),猪胆汁5毫升(冲),白芍15克,生姜6克,吴茱萸9克。水煎服,每日2剂。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