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全球医院网综合】13日,湖南、广西、江西、贵州等地出现暴雨大暴雨,部分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,200余万人受灾。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。未来三天我国南方雨势依然强劲,在广西东北、江西东北、安徽南部、浙江西部有超过100毫米的大暴雨,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,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。
我国南方暴雨百万人受灾 灾后需防多种传染病
据甘肃省岷县政府通报,截止到13日15时,因雹洪灾害死亡人数已升到40人,失踪18人、受伤入院治疗87人,受灾人口35.8万人,紧急转移2.93万人;冲毁养殖场17个,损毁养殖暖棚235座245平方米。全县公路阻断23条,共造成11条128公里县乡道路、86条360公里通村公路损毁,冲毁桥梁7座、受损桥梁74座;受损防洪堤工程320公里、农村供水工程88个村(处)、灌溉渠道7处。目前,全县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6.18亿元。【相关阅读:甘肃雹洪灾害已致37人死亡 灾后谨防皮肤病】
湖南:暴雨致逾百万人受灾 洞庭湖支流现洪峰
近期频繁发生的强降雨,使湖南局地受灾严重。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13日下午披露,湖南9个市州的逾百万人受灾,紧急转移人口2.74万人,洞庭湖支流汨罗江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。
广东:暴雨袭击 95市县拉响暴雨或雷雨大风警报
13日,广东自北向南先后出现雷雨天气,其中韶关、清远、肇庆、广州、茂名和阳江录得大雨到暴雨,截至17时,包括韶关、茂名、广州在内共95个市县拉响了暴雨或雷雨大风预警,信宜和始兴气象台还发布了暴雨预警级别最高的红色信号。
广东省气象部门监测显示,12日20时至13日17时,广东省共有18个气象站录得100至250毫米的大暴雨,其中清远录得全省最大雨量186.9毫米;另有81个气象站录得50至100毫米暴雨,有245个自动气象站录得25至50毫米大雨。
温馨提醒:灾后需防多种传染病的发生
在受到暴雨洪灾袭击之后,首先需要考虑的事情是,灾后会流行一些传染病,比如常见的肠道传染病、虫媒传染病以及一些感染性疾病等。下面,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疾病都有哪些症状表现:
1、痢疾:以腹痛、里急后重、脓血便,便次频为主要特征。
2、霍乱:以剧烈无痛性泻吐,米泔样大便,严重脱水,肌肉痛性痉挛及周围循环衰竭等为主要特征。
3、伤寒:持续性高热、全身中毒症状、肝脾肿大、白细胞减少、相对缓脉(脉搏与体温不成比例) 、皮肤玫瑰疹;还可有肠出血,肠穿孔等并发症。
4、疟疾:俗名“打摆子”、“冷热病”,多在夏秋季发病,病人大都突然发冷、发抖,面色苍白,口唇与指甲发紫。发冷停止后继发高热、头痛,接着就是全身大汗,体温又恢复正常。如此症状可间隔一到两天反复周期性发作。
5、血吸虫病:起病较急,有畏寒、发热、腹痛、腹泻、食欲不振和肝脾轻度肿大。反复多次感染血吸虫,大多表现为慢性血吸虫病。轻者无自觉症状;重者常腹痛、腹泻和粘液血便,并有不同程度贫血、消瘦、营养不良、肝脾肿大;晚期病人出现肝硬化、腹水及门静脉高压症;病人常因肝功能损害和上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。
6、流行性出血热:起病较急,发热是本病的首发和必有的症状。体温可高达39℃~40℃之间,热程多数为3~7天,有的可长达10天以上。一般体温越高,热程越长,则病情越重。多数患者在发热末期或热退的同时出现血压下降,持续约1~3天后,患者可出现肾脏损伤症状。
7、乙型脑炎:一般起病急,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热,恶心、呕吐、嗜睡,头痛。23天后出现昏迷、抽搐,颈项发硬,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。
相关阅读